无锡凤凰画材有限公司的做框车间,目前一共8位做框工人,她们全部是工龄至少10年以上的老员工,至今仍在生产一线从事绷框工作,成千上万画框都出自她们的双手,再流转至全国各地艺术家工作室、写生现场,被绘制成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品供人欣赏。她们,是画材行业最默默无闻的手工艺人,是为艺术制作良才的能工巧匠。
绷框,是指将画布绷到木框上并装订成完整的画框,是单只画框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关键工序,绷布过紧或者过松,都会影响画布使用效果和保存寿命。虽然凤凰画材下属部分工厂已经实现了绷框工序的自动化作业,但是由于无锡工厂主要承担艺术家专用画框以及非常规尺寸的艺术画框,仍然保留了手工绷框为主的作业模式。
走进无锡凤凰画材做框车间,每一张做框台上,都堆积着一摞摞木框和厚厚一叠画布,做框工人们埋头于工作台前,左右开弓、眼疾手快地摆好画布,麻利地包边并打钉。看似一气呵成,实则考验功夫:一手要轻扯画布,另一手将画框正好摆放在中心,再一手包边,另一手打钉,确保包裹得平整严实,松紧适度,打钉时要均匀、水平,没有长期的操作经验,很难做到既快又好。
绷框师傅曹玲玉是在做框车间工作了16年的老员工,质量过硬,一些复杂规格的订单都是由她来制作出样品,经她手做出的画框不计其数。由于长年累月的操作,她的左胳膊比右胳膊略粗,而且左手腕上的青筋十分明显,她说:近一两年来,时常感到胳膊酸痛,做框速度慢了很多,但是她宁愿速度慢一点,计件工资低一点,也绝对不能在产品质量上将就,做一个就要算一个。
今年不到40岁的李真,是无锡凤凰画材做框车间最年轻的员工,也是干活速度最快的“快手”。她说,做框是个熟练工,也是个力气活,自己毕竟年轻体力好,面对每天堆积如山的订单任务,不做快一点怎么行?
一天十多个小时不间断地扯布、包边、打钉……,几乎每一位做框女工都磨砺出一双粗糙有力的大手,她们的手指头被打磨得粗糙无比,即使戴着手套也难以幸免手指头皴裂,不得不常年缠着胶布,有的员工,在凤凰多年来更换过多次指纹打卡记录,因为手指经常受伤或者长期磨损,导致指纹辨识度不高,每日上下班的考勤就无法打卡。
2018年以来,由于生产任务繁重,加上中美贸易争端导致的订单转移——大批专业性订单从越南凤凰转移到无锡和沭阳两家工厂,而无锡工厂今年搬迁到新大楼后,场地缩减、部分离家远的员工离职、生产任务更加艰巨……面对种种现实困难,为了尽量完成任务,无锡工厂的老员工们充分发扬了爱岗敬业的牺牲奉献精神,每天早上7点半就到岗,有时临近交货期,为了赶工提前到7点到岗,晚上则普遍加班到九、十点。每天下午4点半,是工人们下班时间,但下班铃声响起时,所有员工“置若罔闻”,因为活儿没干完,是没法说走就走的。工人们自嘲地说:“我们在凤凰,是只有上班没有下班的,下班铃声就是加班的开始。”
员工如此,车间主任更是不能松懈。做框车间主任邱英芳、副主任邹书英也都是凤凰老员工,邱英芳还兼任做框与包装两个车间的主任,她说:今年来,自己每天10多个小时泡在车间,而且全年无休,每天晚上回到家倒头就睡,第二天早早爬起,比年轻人还拼,基本上没有家庭生活可言。她说:“都快退休了还这么拼,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出于责任。”